赤子心 公仆情——记陇南市武都区人大代表、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

发布于 2020-09-09 编辑: 武都人大
内容

他是基层党委的掌舵人,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他是地方发展的领头雁,殚精竭虑为一方富裕拓荒创新;他是民生幸福的守护人,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图片

他就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大代表、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自参加工作以来,李红军扎根基层二十余载,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应有的为民情怀,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牢记嘱托担使命 情系群众抓扶贫
 

走遍洛塘大地,看扶贫巨变:一条条水泥路环村庄绕田野,一座座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文化广场便民利民……一幅美丽洛塘新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面对这一切,熟悉洛塘过去的人都由衷感叹:“洛塘变了!多亏有个好代表、好书记!”

 

洛塘镇位于武都区东南部,所辖片区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是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5年底,全镇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1762户7148人。这是李红军上任伊始面对的一串数字。

 

上任近5年,为了迅速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李红军风雨无阻,足迹遍布全镇34个村161个社,访问了所有的困难群众。

 

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贫困户家里,处处活跃着李红军的身影。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村各社各户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贫困户也都记得他为村民们所做的一桩桩实事好事!

 

“李书记待人谦和、工作勤奋,是带领我们脱贫致富的好班长。”北雀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保林说。

 

与村民聊天拉家常后,李红军深感洛塘脱贫难在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必须像垦荒那样帮助贫困群众换掉“穷脑筋”。于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把小康梦想送到田间炕头,让洛塘老百姓鼓足了致富劲头。

 

一直以来,扶贫产业“小、散、弱”是洛塘镇面临的一道难题。李红军思考着“如何带领老百姓发展产业,逐梦小康路”。

 

知识是脱贫的“金钥匙”。为了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法,李红军带领镇村干部以及贫困群众代表到邻县其他乡镇学习观摩。每一次出去,他不但要求自己,还要求同行人认真记笔记。

 

“群众不缺力气,缺技术。”为了摆脱这个瓶颈,李红军多方协调,为贫困群众组织联系了果蔬种植、机械维修等多项实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李红军还立足实际,乘势而为,带领全镇村社干部探索“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上门动员贫困群众发展辣椒、魔芋、花椒、核桃以及土蜂、土鸡、土猪等种植养殖产业,让他们个个儿搭上致富快车,腰包儿鼓起来。

 

“真心帮群众,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李红军说:“每次到村里,老乡们都争着把我往家里拽,一杯热茶、一口热饭,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在李红军的带领下,洛塘镇以零差错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实现全镇28个贫困村2478户10353人如期脱贫退出。2019年,洛塘镇名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李红军本人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图片

设身处地解民忧 决战拆危逐小康

图片

以前,一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李红军晚上就睡不着觉,必须到村上的各个危房去察看。如今,他能稍微安心点了。因为,在“拆危治乱”行动中,洛塘镇摸查的危旧房已经全部拆除完。

 

“拆危治乱”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篇大文章。

 

在推进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层出不穷,存在钉子户、难缠户、整户常年外出户、邻里地界纠纷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

 

但是,李红军和同事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破冰而行,先层层统一思想,再挨家挨户、三番五次反复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先易后难,打出了一套“拆危治乱”的组合拳。

 

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危旧“堡垒”——拆危捷报每天从四面八方传来,呈现出势如破竹、节节推进之势,交出了一份份鼓舞人心的成绩单。

 

“起初,我们根本不愿意拆老房子,因为毕竟住了几十年,也有了感情。但是,通过李书记讲政策、说道理、谈对比,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危房拆除户豆世德说,有信心、有决心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同豆世德一样,在“拆危治乱”中,洛塘镇许多群众从消极抵触到积极支持,经历了“要我拆”为“我要拆”的思想转变、心理换挡。

 

毋庸置疑,这离不开李红军扎实、过硬的工作能力。

 

“脱贫攻坚,首先要让群众有个好的居住环境。”作为人大代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李红军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在李红军的引领下,洛塘镇累计拆除危旧房2728户14828间,房屋拆除间数居陇南市第一。

图片

疫情当前勇担当 履职尽责不后退

图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红军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召开紧急会议,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并组织成立了镇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吹响了洛塘镇抗击疫情的冲锋号。

 

肩扛全镇近3万群众的安危,李红军自知责任重大。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坚守在工作岗位,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当督查员。从指挥部署到协调落实,再到后勤服务,他对各项具体工作都亲自抓、抓具体、抓落实,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那段时间,李红军没有正常休息过一天,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监测点的凳子、会议室的沙发扶手,都成了他暂时休息的“床榻”。

 

有一次,李红军和值班干部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干部劝他进帐篷烤烤火,他指着帐篷上面迎风飘扬的党旗说:“我身体好,受点冻小意思,只要能保大家平安无事,再苦再累都值。”

检测点上的同志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没有一人再喊苦叫累,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认真坚守。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每次接到家里电话,2岁女儿问他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但是,面对严峻的疫情,李红军只能说:“快了!快了!”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李红军舍小家顾大家,接连20多天坚守“疫”线没有回家,成了家人眼中的“工作狂”。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2岁的孩子,都交由妻子一人照顾。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菜、米、面、油有没有保障?”……为了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村民正常生产生活,李红军多次电话协调,全力保障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有效化解了他们内心的恐慌。

 

“疫情不退,我们坚决不退。”李红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

全心为民办实事 助辖区复工复产

图片

保障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复工,做好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一环。

 

2月27日,洛塘镇第一批135名务工人员乘大巴车前往火车站转乘火车赴新疆;

 

3月16日,洛塘镇第一批15名务工人员乘大巴车前往青岛。

 

“在保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复工复产,唤醒洛塘劳动力的更大潜能?”李红军不停地在思考。

 

为全力打通家乡务工人员复工返岗“最后一公里”,李红军经常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了解最新复工复产信息。他安排镇村干部充分利用微信群、乡村大数据等平台,一方面及时推送招聘企业及岗位需求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宣传引导务工人员提前确定复工单位、复工时间,确保群众求职有门、就业有路。

 

当得知新疆和青岛招工时,李红军很是高兴!可是,通过走访调查摸底,李红军发现,当地农民工出行的需求还不是太迫切。

 

“要不要进城?”“怎么进城?”“听说回城之后,需要隔离14天才能返岗。”疫情之下,这些问题让洛塘返乡农民工犯了难,好多人对返城持观望态度。

 

为了鼓励就业,李红军不怕麻烦,不怕遭埋怨,无数次地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返乡农民工答应为止。

 

输转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截至目前,全镇已大批量、成规模、“点对点”输转劳动力7621人,其中新疆招录新职工151人、青岛务工26人。

 

除此之外,在李红军的积极努力下,全镇因地制宜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46个,优先安排暂时不能返岗的贫困人口就业,并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贫困人口,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图片

洪灾面前显本色  冲锋一线勇担当

图片

8月16日晚,风呼啸,雨滂沱。

 

作为自然和地质灾害易发地,连日的强降雨,早已导致洛塘境内土壤饱和、山体疏松,大多数群众又面山临河而居,一旦发生灾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群众的生命安全有无保障?快要秋收的农作物是否能抢收?贫困群众的生活、收入能不能保障?”这些问题犹如一块磐石,压在李红军的心底。

 

那一整夜,一直处于“临战状态”的李红军丝毫不敢松懈,办公室灯火通明,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喂,马书记,你们一定要值好班,通知各社对隐患点加强排查。”“喂,孙书记,今晚是大暴雨,你们要注意防范,对隐患点群众要及时转移。”……

 

17日凌晨,正在镇区巡查险情的李红军突然听见“嘭”的一声沉闷的响声,他心头一颤,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妙,随即接到洛塘镇王坝村下街山体突然滑坡的报告。李红军立即带队赶往现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及时转移108户463人,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受强降雨影响,通往沟底下村多处道路阻断,李红军毫不退缩,同镇级应急抢险队员徒步前行。一路上,当看到来势汹汹的洪水即将冲向路面,李红军心急如焚,果敢带头装沙包、抱石块、下水封堵决口。

 

得知险情发生突然,沟底下村李家山社仍有5名群众受困,李红军组织人员连夜沿陡峭山路,第一时间赶赴险情发生地,一边通过电话安抚被困人员,一边想方设法成功营救受困群众,并妥善安置。

 

“我行动不便,要不是李书记冒着大雨把我从家里背到安全地儿,15日那天的泥石流,我真的躲不过!”马家沟村村民马喜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连声感谢着李红军。

 

在李红军的积极组织下,洛塘镇预警及时,成功转移安置群众798户3140人,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全避险”。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人大代表。”

 

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李红军扎根人民、向山而立,带领干群以“敢教天地换新颜”的冲劲与豪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脱贫之歌。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李红军驻守一线,彰显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本色,带领干群共建美丽家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李红军用实际行动引领群众,汇聚起了群防群治、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在突如其来的洪灾大考中,李红军不畏危险,冲锋一线,以“看我的”行动、“跟我来”的步伐、“我先上”的勇气,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抗洪战斗的主力军。

图片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