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人文与历史的水乳交融(文化篇)

发布于 2016-01-29 编辑: 武都人大
内容

历史不断前行的文明,留下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址以及广严院、清真寺、琵琶寺、李揆墓、邢澍墓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诸多名家贤士也为武都悠久的历史人文增添了诗意与赞美,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方水土孕育和承载的灿烂文明。

 

图片

白龙江角弓镇段

 

图片

寺洼文化

 

 

图片

万象洞石刻:此碑系正德已卯(公元1519年)階州知州熊載所立

 

图片

汉代皇室贡品——武都紫泥

 

图片
坪垭藏族儸戏

 

元末明初,明朝大将李文忠途经鱼龙时平息匪乱且又体恤民情,鱼龙人感其恩威,于是商议在李文忠的生辰四月十八日,在其原安营扎寨处鱼龙镇窄峡搭台唱戏以表怀念,就这样,有着戏剧表演基础的把式舞便自然而然被搬上了舞台。这就是具有“中国戏剧研究活化石”之称的武都高山戏,是我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2008年,武都高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武都高山戏

 

粗犷的舞姿,热烈的气氛,沸腾着整个山乡。 “走印”的队伍里,由“头把式”带领着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按照一定的步点跳动,边走边唱,用脚印在打麦场地或田间地头走一个撰写的印章。2015年,武都高山戏演出程式 走印 以流传约700年的悠久历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使这一地方文化名片大放光彩。

图片

高山戏角色——把式

 

图片

高山戏角色——旦角

在极具汉唐文化韵味的钟楼主题公园内,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以突出“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真实再现了武都地方特色和革命历史时期的各个形态,反应了武都儿女的不屈抗争和奋发图强。

图片

钟楼公园

 

图片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

 

图片

小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

 

与红色纪念馆毗邻的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一尊尊逼真的民风民俗、传统技艺塑像,不仅深刻地展示了本地非物质文化的独特地域性,更再现了武都区非物质文化的繁荣景象。

图片

图片

道教名山——五凤胜境

 

来源:陇南武都发布 撰稿 / 王     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栏目